(資料圖)
昨天《人民日報》體育版報道:北京將申辦2027年世界田徑賽。申辦成功,這項賽事將時隔12年重回北京。作為世界田徑聯合會主辦的頂級國際性田徑賽事,創辦于1983年的田徑世錦賽起初每四年舉辦一屆,自1991年起則改為每兩年一屆。北京曾于2015年8月在國家體育場“鳥巢”成功舉辦了第十五屆世界田徑錦標賽,2015年的北京田徑世錦賽見證了多個經典瞬間,博爾特以9秒79的成績反超老對手加特林贏得男子百米“飛人大戰”,至今仍是世錦賽歷史上振奮人心的場景。
2015世界田徑賽在北京鳥巢體育場舉行期間,每天晚上都在家看現場直播。接力賽是最激動人心的,如果說4X100米還有交接棒配合技巧的話,而4X400米接力則完全是實力較量。
最后一天的男女4X400米接力是壓軸比賽,首先出場的是女子,牙買加在前兩棒就把美國隊甩出近30米,美國隊的第三棒是此次賽事400米決賽冠軍,她用兩百米就追上了牙買加,但任務還沒有完成,用解說員的話說,她要盡量地拉開距離為最后一棒營造盡可能大的優勢,但交接棒時的優勢并不明顯,牙買加的最后一棒速度很快,冠軍還是牙買加。參加決賽的四名牙買加運動員都進了女子四百米決賽……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,獲得亞軍的蘇聯隊沒有一人進入男子百米決賽……
最后進行的男子4X400米接力賽,美國的前三棒與牙買加隊拉開了不小的差距,但牙買加的第四棒接棒后跑得飛快,二百米后就反超了美國隊但沒有拉大距離,解說員認為,美國隊跟住,過了彎道的最后一百米就有機會,果然,梅里特進直道后全力沖刺,超越了已經透支的牙買加人,拿到了第一。
大學時代,長春市的高校運動會男子百米決賽,發令槍響,跑道上的十名選手出發后相互之間只有前后不到一尺的距離,宛如一道平行的人墻疾速地集體到達終點,大家感嘆,這才是勢均力敵的比賽。說到實力接近,母校吉林大學運動會上,女子4X400米接力賽冠亞軍爭奪是在我校的強系大系物理和化學之間進行,每當通過本系的看臺時,在同學們的吶喊助威聲中,必定是本系運動員領先超越,這種反復的“拉鋸”體現精神的力量。
北京田徑世錦賽的男子標槍比賽中,解說員說,運動員在達到一個成績后會標準型地穩定較長的時間才能再有突破,這是在此標點上的一個積累過程,否則就難以跨越這個高度。這個規律對人生的成長也是適用的?!
鳥巢比賽的黃金時間是晚上7點到9點半,這也是音樂會的演出時段。由此想到朱建華(我國前著名跳高運動員)上世紀80年代說過的話,文體不分家。
從電視里觀看賽事更為全面,2008年北京奧運會足球決賽現場觀看阿根廷和尼日利亞的爭奪,阿根廷在上半場獲得單刀機會時,全場觀眾都站了起來,我則是從現場的大屏幕上見證了這一進球的過程——盡管守門員出擊及時并封住了角度但被挑射入網……
(2023年4月26日馬秀山)
相關鏈接:“接力項目除了單人的跑步技術和速度,還對運動員交接棒技術的要求極高,成績的獲得更加依靠團隊成員默契嫻熟的配合?!恿惾菀壮霈F失誤,偶然性大,所以抓住機會是能夠獲得好名次和好成績的’?!鞍倜着苓M10秒,在這個星球上是僅僅100人擁有的‘特權’,蘇炳添是唯一一位黃種人。男子百米在田徑47個項目中就像皇冠一樣,袁偉民說:‘站在百米賽跑決賽的賽道上,比很多項目拿了金牌影響力都大’”(《人民日報》2015年)。